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7:54:58
在与国际人权标准的立法方面,中国政府在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是至今中国人大也没有批准该公约。
这样会催生信托业的发展。在人大政协两会上,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热烈讨论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中国现在的信托公司为数不多,且多为国有,通常受理信托的门坎很高。我们假定官员被纳税人委托来管理公共事务,这时候官员是公民、纳税人的被委托人,公民和官员之间是一种政治上的委托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信托关系。官员财产公开还需要扩大经济自由。如果没有新闻自由和言论 自由来监督官员已经公开的和没有公开的财产,那么,官员的财产在本质上就没有公开。这样,基层政府官员或私产少的官员就会信托无门,因此必须有大量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帮官员们管理财产。
官员财产公开,需要对私有财产权有更有力的保障,要求有更大的经济自 由。官员财产公开还需要结社自由。如果犯罪可能判10年以上重刑的,总共羁押时间可长达7个月。
法律应禁止对这样一些犯罪嫌疑人进行关押。对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实行关押候审是现代世界上文明的、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的基本要求。这种法律上的弹性规定在一些不太尊重法律的警察手里掌握,随意长期关押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因为他们还被推定为无罪的公民,他们有这个权利。
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云南躲猫猫事件揭露犯罪嫌疑人被殴打致死案以来,因在看守所被刑讯逼供或殴打死亡事件接二连三被揭露,有陕西丹凤高中生徐梗荣受审时逼供之死,海南儋州罗静波遭同监仓其他嫌犯殴打致死。治本的办法就是实行人类文明的刑事诉讼制度,遵照无罪推定的法制原则,修改刑诉法,以明确、具体、规范的条文规定,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由法官(在中国可以由检察官)决定是否逮捕、交保证金取保候审,或释放。
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对嫌疑人随意关押的刑事诉讼制度,必须改变通过刑讯逼供以口供为重要证据的证据制度,必须改变对犯罪嫌疑人以拘留和逮捕为常态的刑事侦察制度。对这种关押又缺少应有的监督如没有受到法官和律师的制约。但是,动辄关押已经成了公安办案的习惯和恶疾。有人建议实行实行羁侦分离。
保定市顺平县看守所在押人员翟军保在看守所非正死亡等事件,使看守所的改革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中国有世界上少有的户口管理和身份证制度,其他国家能做不关押侍审,我们更有条件这样做。有人说要给看守所派驻监察员或实行社会监督,等等,建议颇多,不一而论。象前文说的几个案子,象躲猫猫事件中的李荞明涉嫌因盗伐林木罪,海南罗静波涉嫌非法买卖、私藏枪支弹药和爆炸物,而保定的翟军保只因涉嫌盗窃罪被拘留(而一关就是55天)。
只有从法律上解决滥行拘留逮捕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拘留看守所人满为患,依赖牢头狱霸来管理的现状。而且必须保证看守所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律师和家属有及时、经常探视的权利。
普通嫌疑犯逮捕关押的时间为2个月,案情复杂、情况特殊的还可达5个月。不要说发达的法制国家,就是看台湾陈水扁诉案,陈水扁所犯的罪不谓不重,而对陈是否拘押反复争论,检察官几经抗诉才得以拘押。
现在公安机关侦察中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很不严格,甚至为一桩小事砍棵树,偷个自行车也关起来,而且一关就很长。它是刑讯逼供的温床,也是阻碍《律师法》实施,是律师会见被告难的根源。只有在严重犯罪嫌疑可能判处15年以上重刑,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判处一定徒刑(如3年或5年以上)的嫌疑人有可能逃避审判的,才可以实行拘留或逮捕。有人说,我国不采取关押的措施嫌疑人就会逃避审判。那种把人关起来靠刑讯逼供的做法是一种封建野蛮制度,是到了必须予以废除的时候了。进入 蔡定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法治 保障人权 。
只要破案仍然靠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刑讯逼供。这种滥行拘留逮捕的制度不能再在宣称建设法治和保障人权中国继续下去了。
就是说,对犯罪嫌疑人关押候审不应成为常态,而应是少数特别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所以,与法制国家犯罪嫌疑人大多数在家里等待审判不同,在中国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被关到看守所或拘留所里,在警察的全面直接控制下掏取口供证据,而且不取到证据不罢休。
对这样一些犯罪嫌疑完全没有关押的必要。最高检发话要加强检察院对看守所的监督,在全国进行打击牢头狱霸活动。
当年在打死孙志刚案件中,对那些牢头狱霸和有关责任人处罚不谓不重,有的被判死刑,有的判无期徒刑,有的撤职,有的开除公职。由于,制度的原因,人为制造冤假错案。关键是对一般犯罪嫌疑人实行关押是违反法治和人权保障原则的,我们不能这样做了。其他一大串嫌疑人少有拘押待审的。
对孙志刚案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不重吗?可是悲剧有结束吗?解决看守所打死人的事必须从祸水的源头抓起。公安对这种破案手段的严重依赖,致使拘留和逮捕滥行,刑讯逼严重,而且屡禁不止。
只要一有犯罪嫌疑就按有罪推定的思维采取拘留或逮捕的强制措施。我认为,这些改革建议都没有触及到解决问题的实质,不可能真正解决看守所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甚至打死人的问题
要求严格执行‘五个严禁规定,落实监督责任,确保司法廉洁。司法的这三个基本原则,是司法最基本的特征,同样适应于中国,这三点解释成中国三五纲要中的话语,第一点可以表述为独立行使审判权。
但对这一纲要应当如何评价,则首先要考察司法应当遵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于法院内部的审判委员会和庭长院长审批制度,纲要第5条要求完善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和程序,规范审判委员会的职责和管理工作。2002年9月18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在中国国家法官学院讲演时强调法治的司法制度必须具有独立、廉正和称职三大特征。首先,对于审判独立的保障性措施,规定了人事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但并没有实现人事独立、财政独立,没有考虑摆脱人事和财政地方化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从建设称职的司法队伍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方面来看。司法独立和司法廉正在维护法治方面共同起着作用,司法制度内部缺乏廉正会像缺乏司法独立一样肯定会威胁到法治。
二是第16条法官行为规范制度。当然,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在美国,也并没有要求法院在财政方面独立于地方财政。
要求规范庭审直播和转播建立司法文书和审判信息网上查询制度。特别是以下几条,更具有创新意义。
发表评论
留言: